今日 欢迎来到青少年宫在线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引航工程
微课堂
电子奖状
智慧少年宫
首页 > 浙江校外教育杂志 > 教育视野
新年观察:2024基础教育的15个“国家级变革目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2-25 | 来源:青少年宫在线 | 点击数:242 次

                          

新年观察:2024基础教育的15个“国家级变革目标”

张凯 

1月1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年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是今年教育系统的工作主线、头等大事、一号工程,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和新格局。
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到关键时期和加速阶段,如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点,“新校长传媒”盘点近年来的相关文件纲要会议事件,梳理了2024年基础教育不能忽视的15个“国家级变革目标”,与中小学校长共同绘制新一年的工作大纲与变革蓝图。
               
1.课程改革落地生根
最近一轮课程改革,意味着我国已全面进入“素养本位课程改革”时期。2023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将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育人“施工图”的具体路线和措施。2024年,将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在地方、在学校落地生根。
北京已将2024年确定为“课程改革年”,针对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破解之策,探索以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多形态并存的特色课程建设模式,全面提升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
对学校而言,核心课题在于,课程体系如何围绕办学愿景高水平调适,课程实施如何支持学生创造着长大。
             
2.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
1
月2日,教育部公示了63个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189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以深入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着力解决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
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需要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构建素养课堂、素养教学、素养学习模型。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于2023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实施项目化学习,并将于2024年在市级层面基本建成覆盖各年级和各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典型案例库,力争项目化学习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
               3.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加法,是一件事关全局和未来的重大改革。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关键环节依然存在不少难点堵点。
日前,教育部已经启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推荐工作,鼓励先行先试。2024年基础教育的一大变革目标,就是树立“大科学教育”观念,构建立体式、特色化的科学课程体系,推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变革,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4.加速数智化转型
2024
年,人工智能将在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应用,其中包括改变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教育部已经把全面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
对学校而言,则要站在人的需求层面建设数智化管理体系,在离师生行为与教育质量最近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合理的技术”,让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现场,与师生行为、学习路径、关系再造等发生“化学反应”,重塑教育,重塑学校。
                 
5.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教育强国建设和转型时期,中小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构建多元共治的学校治理共同体,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提升管理效能。
同时,智能时代的来临和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对学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学校教育需要匹配智能时代的新要求,进而实现理念变革、机制创新、制度优化、流程重构,提升管理的“效度”,延伸管理的“宽度”,拓展管理的“深度”,升级管理的“温度”。

          6.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重塑教师队伍
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方式的选择、师生交往的模式带来极大影响,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塑教师队伍的关键一环,在于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激发教师参与变革的内在动力,全方位影响教师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弘扬教育家精神,重点在校园、在课堂、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要让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与教师常态化的教育生活和教学生活等勾连起来,让教育家精神,化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化到每一天的课堂上,化入学生的每一时刻的学习之中。唯有如此,教师才能走向大先生,走向教育家,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
                 7.为教师减负增能
2023
年底以来,多地公布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轻教师教育教学以外负担,让教师真正回归教育本真、回归教育本职、回归教育教学主责主业。如何给老师减负减压,是教育界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双减”落地的现实需求。
给教师减负,不是简单的“减量”,而是要从学校管理的源头上厘清内外关系,减少非教学事务干扰,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系统性和协同性改造;同时,要给方法、给支架、给工具,增强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轻装上阵、高效工作、幸福生活。
            
8.巩固深化“双减”成果
双减”事关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必须持之以恒。2024年,落实“双减”依然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认真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要抓好校内提质增效“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紧盯教学、作业、考试等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强课提质、作业统筹,治标的“减”和治本的“增”两手都要抓,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教师“教足教好”、学生“学足学好”。
              
9.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将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五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学校而言,要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条件。
                    
10.评价改革突围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啃下推进落实的“硬骨头”。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学校教育必须思考的命题。未来对人才素养的要求,指向非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创新素养、高阶思维和人文素养。
因而,评价改革正是要回归人的本质,从选拔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让评价成为真正的教育。好的评价,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给自己的未来画像并以终为始,规划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记录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及内在体验,激发内在成长动力。
                 11.课后服务走向高质量
课后服务正逐步走向全覆盖与常态化,日前,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部署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2024年,课后服务将越来越规范化、体系化、高质量。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难点体现为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能否真正减轻,多样化需求能否真正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力和创造力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学校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稳步扩建课后服务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长的土壤,让课后托管真正从“重看护”“重辅导”走向“重教育”。
             
12.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2024
年,教育部将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包括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美育,正成为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有着更丰富的含义和更广阔的维度,贯穿整个育人活动,在建筑空间、景观环境、顶层设计、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一切教育场景中。因而,学校需要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让美在校园里 “层层上色”,来一场美育的“脱胎换骨”,让学校成为老师和学生热烈生活、美美生活的地方。
                    
13.构建学校阅读生态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以来,北京、上海、浙江多地出台了实施方案,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2024年,学校依然要将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办。具体而言,要丰富学生读书内容、创新读书行动载体、健全读书长效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把阅读做成学校教育最底层的事情,把学校图书馆做成校园场景最丰富、最生动、最有活力、最具动力的成长系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
                 
14.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普通高中集中承受了教育改革压力,应当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突破点。2024年,教育部将深入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
高中教育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包括学校多样化、课程多样化、体制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及评价体系多样化等,需要形成多元、开放、可选择的办学格局。

              15.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家校社怎样才能拧成一股绳,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2024年,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成为教育高质量的必然选择。
对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搭建协同育人工作平台,凝聚育人共识。要围绕学生成长,回应家庭和社会诉求,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好校风促进好家风和好民风建设;还要在行动上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选自《新校长传媒 2024-01-14

 


分享到:
0
⊥返回顶部
在线活动   查看更多>>
关于举办浙江省校外教育兴趣培训课程...
关于举办浙江省校外教育兴趣培训课程...
第十一届“美丽浙江”青少年主题活动
第39个教师节活动
关于举办2023年下半年校外教育师资培...
第19届“网聚少年”暑期网络夏令营系...
第十届浙江省校外教育“好玩的知识...
新时代乡镇(街道)青少年 活动场所...
2023“网聚少年”网络冬令营
第十二届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教师教...
 
 
友情链接青少年宫在线 浙江共青团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杭州市青少年宫 查看更多>>
指导单位:共青团浙江省委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团校(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
技术运营单位: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
浙ICP备05073540号-1
活动咨询电话:86-571-88806520 网站咨询电话: 86-571-88213937 Email:qsngzx@126.com